【2022年世界智慧財產日研討座談會:台南場紀實】—智財領域人才養成教育與職業觀

紀錄:許慈恬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所甲組碩士班二年級

前言

       「Careers in IP-智財領域人才養成教育與職業觀」連結青年人與智慧財產權,探討如何一腳踏進這充滿挑戰與夢想的智慧財產權領域,及工作上所遇到的戰鬥與鼓舞。邀請了包括典型與非典型專利師、智財律師及南部指標企業智財法務和青年人分享,智財領域的工作有哪些?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智財領域工作人員?法律人如何成為聽得懂技術語言的專利律師?理組又要如何成為專利師?如何將智慧財產當武器,奮戰全世界?透過分享智財領域的職業觀與人才養成過程,讓青年人清楚描繪出未來的智財與未來的自己。

湯舒涵律師 理律法律事務所

       常有人會疑惑,是否只有喜歡訴訟的人才適合從事智財律師的行業?其實並非如此。傳統智財領域的工作中,涉及專利面向者有專利檢核、多國專利撰寫、專利鑑價、專利有效性及侵權評估等;商標方面,有商標申請、維護等一連串的流程。然而現今智財領域工作範圍更廣,包括更上位的智財管理,地域更跨越兩岸,台灣的公司在佈局專利時,不應侷限於台灣,大陸、東南亞、日本等國家皆為其佈局對象,因此智財人員相對地也會在國際有策略聯盟的產生,幫助客戶做全球性的規劃。

       企業透過網路交易漸趨頻繁,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亦會有國際侵權的情形,公司在創業初期多半僅思考如何獲利,對於智慧財產的保護並未思考過多;然而若智慧財產在一開始並無做全面性的佈局,日後其權利極有可能被侵害。因此,智財管理目的即將智慧財產之保障延伸至侵權之前,透過結合法律、智慧財產權、會計等專業能力,為客戶全面管理智慧財產。若事前管理得宜,則事後發生爭議之機率將大幅降低。

       專利人才的培育,實務上難以使一人精通所有領域,因此需要組成團隊處理智財案件。例如理律事務所團隊的組成,國內律師有兩百多位、專利師/代理人有一百多位,因為專利涉及的專業層面廣泛,因此需要有分門別類的專業人才投入此工作。身為單純法律專業的人員初期可能難以理解技術語言,因此需仰賴專利師的解釋,此現象說明不同領域的交流實屬必要,也是智慧財產案件有趣之處。智慧財產案件時常涉及科技業、醫藥產業,如同日前國際藥廠Bayer與國內藥廠健喬信元發生專利侵權訴訟,牽涉事前雙方專利授權合約的簽訂是否妥當;又如同聯發科併購星晨半導體案,牽涉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內容五花八門。由此可知,智財人員應培養善於溝通、談判並且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於如何培養進入智慧財產領域的優勢,首先必須認清自身專業領域,並尋找能夠相互溝通的團隊,且與國際接軌,隨時掌握其他國家實務與台灣智慧財產與商業法院判決的最新見解。因此,身為智財人員,無論職稱是什麼,重要的是做稱職的事,秉持專業,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該做的事,並且創造獨特、有價值的位置。

【2022年世界智慧財產日研討座談會:台南場紀實】—智財領域人才養成教育與職業觀

林殷如專利師/總經理 群帆有限公司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專利事務所服務,因本身讀的是生技領域,故畢業後希望能夠從事一份「不要再做實驗」的工作。年輕人很多時候其實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卻能明確知悉自己「不想要」做什麼,只要跟隨自己的心,工作便會愉快。雖然當時還不明確知道「專利」在做什麼,只知道這是一份能夠運用先前所學的工作,進入事務所後運用生技專業將技術以文字呈現,亦讓我開心發揮自小挑剔用字的特質。

        第一份工作不斷地在撰稿,讓我覺得自己「input太少而output太多」,於是我選擇轉換跑道,進入一家生技公司擔任銷售工作。我的個性不喜歡直接向人推銷產品,因此我藉由閱讀大量文獻來了解最新的技術與產品應用,並同時主動瞭解客戶當前的實驗需求來推薦適合的產品,協助客戶解決問題。然而,從事業務員的缺點便是每個月的業績都要從零開始,這點讓我感到沮喪,因此在原先專利事務所成立新的單位後,我又重新回到事務所工作。

        回到事務所後,我開始教導新人如何撰寫說明書、設計規劃事務所的案件管理系統、處理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研究各國最新制度並且整理成筆記分享給同仁。由於我熱愛學習新事物並喜歡各式挑戰,因此我覺得這份工作非常適合我,一做就是十幾年。事務所的出發點向來都是幫客戶的技術保護到最周全,然而現在的我認為客戶最需要的是擁有更多智慧財產方面的知識,以便與事務所做更有效的溝通。因此在我成為群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後,負責進行各家公司內部的智慧財產教育訓練,並協助客戶進行專利挖掘與佈局,在台灣目前很少人專職做這樣的工作,很辛苦但是我很快樂。

        現在的社會無限寬廣,年輕人與其找一份工作,不如尋找自身所愛、創造一份工作,並且樂在其中、努力實踐。美好從來不會只發生在終點,而是在這一路上的體會,我們已經身在美好中,只是你還沒有察覺而已。

陳春妙專利工程師 堤維西交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目前於堤維西交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專利工程師,該公司主要商品為汽車及機車車燈。由於商品主要是提供汽車補修市廠,無論規格、外觀造型均需與原廠車燈一致,如此商品,常態性存在違反設計專利的問題,商品與設計專利之間智財法律的攻防乃我的主要工作之一。

        現今大學資源豐富,建議學生應於參與學校過程中,尋找自身興趣所在,亦需理解跨域學習的難易程度。進入職場後,無論是智財事務所或是一般公民營企業,皆有需要IP人才。以所屬公司為例,無論是前端的創作、發明,或是後端的專利權維護、專利迴避或訴訟,皆需要IP人才。進入職場後,「邊做邊學」實屬常態,絕不可能萬事俱備才進入IP職場。如同我本身乃機械專業,進入職場後發現法律知識有所不足,因此利用時間自主進修科技法律研究所。

        職業觀需於長期職業實踐中自我觀察、受到肯定,方能逐漸形成。就我而言,我充分尊重智慧財產權,時刻抱持好奇心、每當看到新事物就會想要查詢其專利,並且支持商品的創新與進步,堅信創新是世界進步的動力。

        在德商戴姆勒賓士汽車控訴帝寶公司的案件中,帝寶公司主張「維修免責條款」,此條款確實有利於消費者之利益以及製造商之商業利益,事實上該條款的本質違反專利法的精神,身為資深IP人,我個人不贊成「維修免責條款」,並且認為製造、行銷他人的設計專利,不應免責、當應合理付費。

        卸下IP工作、回到家中,我亦是一名主婦,仍然時刻保持好奇心。先前發現一種可以洗衣、同時健身的自行車洗衣機商品,馬上檢索其是否存在專利權,發現它已提出專利申請。腳踏車、洗衣機都是生活中現有的商品,創作者結合二者提出專利申請,我個人十分支持這類型商品的創新及其所提供的進步。

我認為智財的基礎知識應猶如蒲公英種子般,在校園學子心中落地生根,方能成為初入職場或創造事業的助力,歡迎各位一同加入智財領域的行業。

【2022年世界智慧財產日研討座談會:台南場紀實】—智財領域人才養成教育與職業觀

朱世全專利工程師 誠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理工背景(模具、機械)出身,本來想要從事電腦製圖等工程類的機構工程師,然而考量到不想出差,因此選擇成為專利工程師。專利工程師分為在專利商標事務所以及在企業內部工作兩類。專利商標事務所工作較單純,大型的專利商標事務所撰稿與繪圖人員是分開的、小型的專利商標事務所則為同一個人負責,工作重點都是案件的完成,薪水有可能是固定薪或獎金制,後者是指案件量達一定程度後,寫越多、賺越多。企業內部的專利工程師工作內容相對多元,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企業併購及出售,通常不涉及寫稿,然而須就專利商標事務所給公司的稿件提出建議及方案,工作重點除了目標達成還包括風險控制(如:專利檢索、專利分析),薪資依照公司內部規定。

        理工人在專利行業的優勢是,理工背景會使其對技術熟悉程度極高,較法律人懂得更全面;然而法律人的文字敏銳度以及邏輯性通常較理工人高許多。無論是理工人或法律人,進入IP產業最重要的能力皆是「溝通」,與客戶、發明人、上級、老闆溝通均十分重要。

        專利法的立法目的係使專利能夠被利用,至於許多企業的產品可能涉及專利侵權,身為專利工程師也只能提醒老闆相關風險、或是嘗試談授權,然最終決策還是由老闆負責,因侵權亦為可估算的成本之一。專利工程師的存在意義不僅限於公司被控侵權或控告他人侵權時負責處理,更在於前期的風險管理。

林姿妤律師 恒達法律事務所

        在介紹智財律師的工作前,大家也許可以先了解律師的日常。對我而言,律師的日常即是「咖啡與時間賽跑的故事」。每天在喝完一杯咖啡提神醒腦後,便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當事人帶著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前來,有些問題會進入傳統訴訟程序,律師便要協助撰狀、至法院開庭、與當事人做訴訟策略的調整及分析;有時候是當事人有商務上的合作,需要律師協助研擬或審議合約,律師於此時便須釐清當事人最在意的項目為何;當事人亦有可能帶著多樣且複雜的問題前來,例如當事人欲上市一款產品,卻不知道該產品是否可能違反相關規定或有侵權的風險,此時律師便須協助當事人研究相關法律規定,以及檢索相關實務見解及案例,最後彙整成一份法律意見書作為當事人商務策略的參考。

        就智財律師的工作內容而言,我認為只懂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智慧財產權法是絕對不夠的,民法、刑法、或甚至是訴訟法,對於律師處理智財案件亦是十分重要的基礎,亦是釐清複雜智財案件、找尋爭點時,抽絲剝繭的重要工具。就商標權而言,律師可以孕育商標的誕生,協助當事人申請商標,若當事人商標權利受侵害,亦可協助維權。就著作權而言,律師最重要的工作即為協助當事人保護其創作,以及使其得以進行商務運作。就專利權而言,律師需與當事人討論聲請專利的範圍,以及製作侵權的比對。

        關於商標權的部分,首先在商標申請註冊時,當事人可能帶著一些文字或圖樣,請律師協助申請商標,律師可能就要協助當事人評估該文字圖樣是否有商標法上不得註冊為商標之事由,此時即需透過智慧局的商標檢索系統做大量的搜尋,並以此為基礎給予當事人建議。若當事人發現他人註冊的商標與其近似,律師亦能透過商標異議、評定等程序,協助當事人維權。此外,當事人也有可能希望透過律師協助申請廢止或提起訴訟,以侵權訴訟而言,律師除了有可能需要操作混淆誤認之虞審查基準向法院說明商標是否構成侵權外,關於如何計算損害賠償金額,謀求對當事人的最大利益也是重要的課題。

        再者,關於著作權的部分,當事人有可能主張自己的著作遭他人抄襲,而此時律師首先須釐清者,包含當事人的創作是否為著作權法上所保護的著作?是何種類型的著作?以及著作權的歸屬狀態(例如音樂著作是否已專屬授權給他人,而導致無法再授權等),進而替當事人思考其能主張的著作權利類型,以及如果當事人欲進行商業上合作,如何擬定著作權的相關合約等(如授權範圍、授權種類)。

        如果問我如何成為一名專業的智財律師,我認為在智財律師的執業路上,要不斷地學習、不吝請教他人,其實在與當事人溝通的過程,往往也能學習到很多不同領域的新知;而在學習這些知識後,也試著善用法律的語言與當事人對話、與法官對話,如此一來才能透過法律與智財的結合,更加了解這個世界。

滕沛倫專利師/副總監 IPD Analytics台灣與中國法規分析部

        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一樣,但若找到自己有熱情的事物,就不用太擔心。我很喜歡做實驗,大學暑假便去擔任實習生,做植物醣類代謝相關的實驗;直到實驗室老闆有一天對我說:「你這麼愛講話,做實驗太可惜了,應該要當廣播節目主持人,或是當律師天天跟人吵架。」於是我後來去唸了法律,正準備出國之際,正好專利事務所有職缺,我便進入事務所從事寫稿的工作。我樂於分析專利,認為寫稿十分有趣,後來客戶成立新創公司,我便轉換跑道進入該公司,協助將商品往市場端推進。在公司任職三年後,有一天我的email跑出了一封陌生訊息,是一家我從沒聽過的公司(IP Analysis)的徵才訊息,後來我接受了這份工作。IP Analysis法規分析部門,除了我負責的中國與台灣,在墨西哥、巴西、俄羅斯、印度、澳洲、日本、南韓、歐洲、加拿大皆有分析師佈局。

        IP Analysis的客戶分為四大類,Wall Street 是公司自2012年的創始客戶群,當時一群美國的專利律師認為專利的有無以及專利訴訟十分重要,然而Wall Street的創投經理人看不懂專利、亦不懂技術,因此這群專利律師主要負責告訴創投經理人訴訟走向、協助訴訟進行。目前公司占比最大的客戶群是Brand Pharma,其為投入新藥開發的廠商;另外在Generic Pharma與API Supplies的部分,全球前二十大的學名藥廠都是IP Analysis的客戶;至於PPS,則是把藥賣到患者手上的人(藥物經銷商、盤商、醫療保險公司)。

        IP Analysis的服務核心是「Life-Cycle Insights」,即藥品生命週期中的洞察,預測藥物何時會在市場中失去獨佔(專利到期),並且預測藥品專利訴訟的結果及其對市場的影響。

        在發明專利名人堂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群有熱情、有遠見的人,而正因這些人的熱情與遠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們懷著夢想,而專利工作者的任務即為協助這些人將夢想成為有法律保障的商品,實踐於市場,使其夢想成真。

-------------------------------------------------------------------------------------------------------------

本篇文章著作權歸屬撰稿人,其內容與見解不代表智慧財產局